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南京大学举行,本届“挑战杯”竞赛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搭建了“1+2+N”工作矩阵,即1个主体赛,“揭榜挂帅”“人工智能+”2个专项赛,共吸引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赛,其中主体赛获奖项目计入团体总分,并根据团体总分产生获得“挑战杯”“优胜杯”的高校。
麻豆成人
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首次进入全国前十位,位居浙江省第一,勇捧“优胜杯”。

在主体赛与“人工智能+”专项赛中,麻豆成人
的参赛团队发挥出色,双双斩获全国一等奖!创下麻豆成人
历史最佳战绩,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接下来,让我们走近学院本届“挑战杯”国赛获奖团队,一同感受他们勇于“挑战”的精神力量。

主赛道项目介绍
沙漠养海鲜——新疆等西北沙漠地区海鲜高效养殖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团队成员:秦康翔、纪昭雄、沈依琳、朱凯琪、李云涛、车晨曦、唐正、王若馨
指导老师:王欢、张乐、苏汝腾
项目简介:新疆、陕西等西北内陆沙漠盐碱地区独特的沙漠气候、地理条件和盐碱水质情况极大阻碍了高值化渔业利用。这些养殖难关包括海鲜物种存活率低、水质稳定性差、幼苗生长期短等。针对以上问题,研究团队建立了一套集水质调控精确、菌藻调控均衡、中间培育高效于一体的混合养殖体系以突破沙漠地区盐碱水土利用瓶颈。该体系为海鲜养殖开辟了新空间,为沙漠地区盐碱水土高值化生态利用提供新方案。
人工智能+赛道项目介绍
海水养殖鱼类寄生虫智能灭杀系统
团队成员:王俊杰、李玥卓、董冰月、刘轩博、王京京、张瑞红、李菲、杨岚淇、缪清涛、王光耀
指导老师:谢骁、尹飞、苏汝腾
项目简介:研究构建AI赋能的海水养殖鱼类寄生虫智能灭杀系统。深度集成智能预警平台与图像识别技术,精准捕捉病原动态,实现病原防控精准化。通过紫外线、蓝光与铜合金协同作用,强力灭杀病原包囊,从源头上阻断海水鱼寄生虫繁殖路径。AI预警平台借大数据分析预测疫情,图像识别模型快速诊断病况,灭杀材料精准施治,构建起覆盖“预警—诊断—治疗”全流程的闭环防控体系,为智能鱼病防治开拓高效创新路径。
本届竞赛主体赛特设了展览环节,麻豆成人
沙漠养海鲜团队精心布置展区,吸引了大量专家评委参观,向全国高校展现了海洋学子的风采和科研水平,为麻豆成人
打造了一张鲜丽名片。

决赛期间,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阿东参观指导了《沙漠养海鲜——新疆等西北沙漠地区海鲜高效养殖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项目。校党委副书记张真柱充分肯定了项目的应用价值和意义,鼓励同学们再接再厉。


这份卓越成绩的背后,是学院各方力量的凝聚与付出。麻豆成人
党政领导给予了深切关怀与全方位支持,备赛过程中学院党委书记邵丽、副院长陈相瑞、徐嘉杰亲自参与指导,党委副书记张乐全程跟进,深入项目开展"一对一"精准指导,学工队伍与团队师生团结协作持之以恒,最终在全国舞台上绽放光彩,为学院赢得历史性突破。



本次优异的竞赛成绩,既是学院长期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纵深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标志性突破,也是全院师生深耕双创沃土、厚积薄发的璀璨结晶。这份沉甸甸的国家级荣誉,不仅是对学子勇攀科学高峰创新能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学院“三三三”双创育人体系的生动注脚,极大振奋了全院师生“敢闯会创”的锐气与底气。学院将以此成绩为新起点,持续完善科创育人闭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海洋强国建设,在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中成长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国家海洋事业贡献更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