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麻豆成人
在海洋东楼107教室举办“立足海洋、胸怀世界——新时代青年科研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专题党课。本次党课由学院副院长徐嘉杰主讲,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及入党积极分子共同参与学习。

徐嘉杰以自身海外科研经历为切入点,生动分享了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与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长达十年的学习工作感悟。他结合全球化发展背景,系统阐释了新时代青年科研党员应肩负的使命,并明确提出新时代党员应具备的三重角色:一是有信仰的科研人,要以诚信为根基,聚焦国计民生,让科研成果惠及百姓,永葆深耕科研的初心;二是有能力的创造者,要以辩证眼光看待国际化,立足我国国情推进创新,打破学研壁垒,勇于攻克“卡脖子”关键难题;三是有格局的传播者,要坚定自身立场,恪守“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原则,促进中外文明互鉴,搭建交流桥梁,推动人类科技文明进步。
徐嘉杰特别介绍了2024年接待“走读中国”国际媒体团、展示盐碱地青蟹养殖成果的经过。他指出,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我们以平等姿态展现中国科研实力,增强了国际对话与文化传播的自信。他鼓励在场同学坚持终身学习,积极为国家科研事业贡献力量。
在互动环节,徐嘉杰提出现实情境问题:“若在国外遇到对中国的误解,应如何应对?”引发同学们深入思考。他结合自身经验给出建议:首先要保持“冷静、理性、友善”的态度,避免情绪化对抗;其次应学会“适时引导、适度留白”,若对话陷入分歧,可礼貌结束并真诚建议对方“到中国走一走,与不同领域的人聊一聊”,用事实代替争辩;最重要的是,在海外交流中始终展现中国人“开放、包容、务实”的形象,以日常言行传递中国文化,促进跨文化理解。“一次真诚的交流,可能比十次辩解更有力量。”他的分享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青年科研党员不仅是技术研究者,更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

党课最后,徐嘉杰作总结发言。他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科学知识无国界,但科学家的使命始终与祖国紧密相连:“我们的研究不仅要探索海洋的未知,更要助力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守护人民的蓝色福祉。”他对全体同学提出三点期望:一是以“理想信念”指引科研道路,在选题中锚定国家需求,攻坚克难中坚守初心,使科研方向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二是肩负“双使命”责任,既追求学术卓越、勇攀科研高峰,也传承红色基因、严守党员标准,用行动书写新时代的“红色科研篇章”;三是牢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科研长路上保持定力、抵制诱惑,以“十年磨一剑”的恒心为祖国海洋事业贡献青春力量。